圖片來源:Pexels
想要輕鬆減糖、想要低卡路里?現在已經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少糖零熱量的產品,市面上也越來越多含有各種「人工甜味劑」的低糖食品零卡飲料,號稱減糖、熱量低,但越是如此,你就真的能吃得心安嗎?
少了糖卻多了甜味劑?
2021年消基會曾針對市售飲料進行抽查,10件宣稱無糖零熱量的抽驗樣本,全都添加人工甜味劑,文章指出代糖並沒有比蔗糖好,因空有「甜味」沒有「熱量」,除了甜卻沒有人體需要糖的營養素,且吃進人體後可以吸收?可以代謝嗎?欲了解更多可參考自自由健康網《抽查零熱量飲料皆含甜味劑! 醫:長期飲用恐造成代謝紊亂》相關報導
蔗糖就是廚房裡會出現的糖,屬於一般常用的食用糖,常見的有:冰糖、白砂糖、黑砂糖等都是以蔗糖為主要成分,而蔗糖在台灣是食品原料,而非食品添加物。上述的代糖,就是用來取代糖又可低熱量的人工甜味劑,市面上已經廣泛運用在氣泡飲料、碳酸飲料、蜜餞、梅粉、糖果、口香糖、調味乳等等…。
忘記洗手卻發現了人工甜味劑?
1878年,美國化學家C. Fahlberg在做完研究煤溚的實驗後,忘記洗手就去吃飯,意外發現了糖精。糖精是化工產品,據說吃下去之後除了有蔗糖的300~400倍甜度外,最後還會有一點金屬味,但因為可以大量生產,即使在一戰之前就已經發現有健康疑慮,仍在戰爭中被大量運用,直到現在仍被允許少量添加在某些食品上…哇!糖精使用至今已144年了,結果現在…糖精被國際癌症研究署(IARC)列為第三類致癌物,雖然對人體致癌性目前沒有充分證據,但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分別對膀胱和肝有致癌性,難免不令人產生疑慮。
另外除了糖精外,出現於1884年的甘精也被列為第三類致癌物,雖然甜度不及糖精,但也比蔗糖甜了250倍,而且還少了糖精的金屬味。不過,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甘精被列管為第4類毒化物,須申請核可並定期申報運作情形,且在包裝上明確標示「禁止用於食品」。
(引用自自由健康網《小心有毒-人造甜味劑》甜蜜的危險! 甘精列第三類致癌物 食品禁用)報導)
人工甜味劑面面觀
衛福部公布可添加於食品中的甜味劑共有26項,目前市售常見的人工甜味劑,主要有下列幾種:
1.糖精:是不含有熱量的甜味劑,甜度約是蔗糖的300倍,吃起來有輕微苦味與金屬味,是最早被發現的非營養型人工甜味劑,在台灣被核准用於碳酸飲料及蜜餞等食品,也可用於牙膏、香菸及化妝品。
2.甜精:甜精是一種無味的白色結晶粉末,性質穩定不受溫度影響可用於烘焙,並且極易溶於水,甜度約是蔗糖的30倍,曾有動物實驗發現,攝取過多恐致腎衰竭、低血磷症、皮膚炎,而市面常見甜精與糖精混合使用,可減低糖精苦味,甜精常使用在瓜子、蜜餞等產品。
3.阿斯巴甜:甜度高,約是蔗糖的150~200倍,熱量低,吸濕性低,可用於各類食品,許多糖尿病患者與減肥人士都以阿斯巴甜為替代,但高溫會使其分解讓甜味消失,所以不適合烹煮或熱飲,主要以冷飲使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苯酮尿症患者需避免食用。
4.醋磺內酯鉀(ACE-K):是一種白色無味結晶狀粉末,甜度約是蔗糖的200倍,對熱穩定,加熱後不會分解,可適量使用於各類食品中。
5.蔗糖素:又稱為三氯蔗糖,是一種以蔗糖作為原料而衍生出的甜味劑,但它並不是蔗糖,甜度約是一般蔗糖的600倍,加熱不會影響甜度,可用於各類食品中。
以上常見的人工甜味劑,食用後都不會產生熱量,都是由實驗室研發出來的,目前常用於飲料、糖漿、蜜餞、零食、乳製品、烘焙食品等。
(引用自康健網站《代糖、甜味劑是取代糖的好選擇嗎?》文章)
天然IN添加OUT吃出健康又環保
❤豆穌朋堅持好的原料從不需過多的添加,對食材謹慎把關20年未捲入食安風暴
❤豆穌朋耗資數千萬引進技術設備,保留食材天然原味,拒絕添加物
❤豆穌朋堅持接單才生產,減少的損耗量已有200多座101大樓
延伸閱讀:
引用參考: